“双创”精神闪耀在青春赛场—— 第13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观察
在“元宇宙”中沉浸式体验,与数字人“灵”近距离互动……3月17日至19日,在浓厚的科技感氛围中,第13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举行,1500个项目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展开比拼。
记者穿梭于大赛现场与云端的数字空间,用几组镜头记录青春激荡的创新创业故事。
开辟“元宇宙”,“双创”精神永不落幕
“欢迎来到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数字校园……”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研一学生王苏晗已化身数字人,来到“挑战杯·元宇宙”空间。在这里,她不仅可以游览校园风貌、观看“挑战杯”比赛,还可以“穿越”回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来到北理工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参观露天教室、实验室,从火柴厂拾取火柴,然后点亮路边的煤油灯……
观众们被逼真的“元宇宙”空间吸引,排着队体验……“VR设备从早上9点开始不停运作,都快累‘坏’了。”现场的志愿者说。
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挑战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实现了元宇宙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这无疑是大赛的一大亮点。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庞思平介绍,“挑战杯·元宇宙”创新了空间扩展与认知演化,实现“内容破屏”,身处全国各地都可以化身数字人参与“挑战杯”;创新了互联互动与共享模式,实现“交流破壁”,参赛师生、行业专家、投资机构可随时随地用不同设备进行交互;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实现“传播破圈”,在大赛的成果交流会、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等环节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元宇宙”背后的技术力量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该团队曾为2022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等提供仿真支持和保障。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教师带领学生挑战技术难关建构“挑战杯·元宇宙”空间,亦是“双创”精神的生动写照。
“元宇宙”将在赛后延续下去,转化成广大青年创新创业的数字阵地,成为持久的“双创”成果。
学以致用,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中医说‘血瘀去则斑不生,气血行则黄自退’。大家可以试试这款七玉蜂花养颜面膜,底方采用了蜂花粉、人参根提取物等7味中药成分。”在现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王蓉燕齐热情介绍着产品。
2018年,王蓉燕齐成立了北京妙果仙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药等专业在校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依托1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研发出现在的落地产品。如今,产品已销售到北京、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等7个省份。
“我们终于实现了学以致用。”王蓉燕齐说。
在“挑战杯”现场,有上千个像王蓉燕齐一样的创新创业故事:宁波大学本科生秦康翔团队在全球首创盐碱地青蟹养殖,带领农户养殖青蟹累计收入7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潘远志带着学校创业比赛的奖金,16岁时便踏上创业之路,从医疗器械到芯片散热材料,一路挺进中国“硬科技”领域……
这是青年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缩影。
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就业创业处处长刘闵介绍,本届“挑战杯”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而这正是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特征。
搭建广阔平台,为逐梦人护航
大赛同期举办以“青春逐梦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成果展。展区里,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创新与应用团队正在为观众进行皮肤检测。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妆品系讲师武悦介绍:“学生大二时就会有导师带领他们进入实验室,参与到与市场、企业、政府的合作中。正是有了这么多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学生建立起对化妆品全生命周期和行业的认识,在毕业时特别‘抢手’。”
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新浪潮时,各方也在努力为追逐梦想的青年学生保驾护航。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李健介绍,近年来,北京团市委打造了“青创北京”的工作平台,从平台、机制、活动等多方面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与支持。例如,以“青创北京中关村U30”为牵引,搭建优质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等形式服务青年人才;组建副中心创业专项赛宣讲团,走进北京高校开展招才引智主题宣讲;开展首都共青团大学生乡村振兴帮扶计划,由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初创型小微企业提供资助等。
北京市房山区副区长王大泉告诉记者,房山区制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助力创业担保贷款顺利获批。“我们将努力为有梦想的青年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广阔的平台。”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林焕新 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