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沿着新年的“路”,聆听军校毕业研究生学员的故事……

时间: 2024-02-23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7623 收藏

踏上新年的“路”

■王晓红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朱桁冈

jpg

依依惜别。范子豪摄

阳光穿过冬日梧桐的枝丫,洒在陆军工程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员葛飞身上。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葛飞放下行李,郑重地朝母校敬了一个军礼。

从宿舍到校门这条路,葛飞整整走了两年半。实验时的焦灼、训练时的艰辛、生活时的热烈……仿佛电影回放般一帧一帧浮现在脑海。如今,走过这条路,葛飞即将踏上奔赴西藏阿里的征途,他的新年之路,也因这一选择而变得更为高远,更具挑战。

世界上有很多条路,它们串联起了整个世界。对于我们每个生命来说,这条路上或欢喜、或悲伤、或阳光、或风雨,这是属于每个人的人生路。

路的前面,是看得见的世界;路的后面,是守得住的初心。对于军校毕业学员来说,这条路通往边关、通往大漠、通往海岛……通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一条条道路,饱含着军校学员对初心的诠释和对祖国的忠诚。

奔赴边关,家国在心。让我们沿着新年的“路”,去聆听这群军校毕业研究生学员的故事。

jpg

意气风发的毕业研究生学员。范子豪摄

启 程

献花、敬礼、拥抱。

启程前往西藏阿里前的毕业离队仪式上,当歌曲《一路顺风》响起,与战友们一一拥抱告别时,葛飞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泪水静静地滑过脸庞。

“刚得知我去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时,父母战友都挺担心的。”葛飞说,“再远、再艰苦的地方总要有人去守护,我愿意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愿意。”这三个字背后是葛飞从小积淀起的爱国情感。葛飞的家乡在安徽安庆,中学就读于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1943年9月,抗战中牺牲的数百名烈士遗骸被收葬在野人寨,以校护陵成为这所中学的传统,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都是祭奠英烈。从就读野寨中学那天起,爱国两个字就深深地种在了葛飞的心里。

爱国,最开始往往简单朴素,但是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葛飞学的是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葛飞也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保温方舱的某新型防护结构与防护材料。两年半后,葛飞毕业分配所去的单位就是某保温方舱的使用单位。

“生活就是这么神奇,曾经努力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恰好由自己去实践。”葛飞说,虽然去西藏阿里有很多的未知,但他的内心很期待,如果自己研究的某新型材料能应用于边关保温方舱建设,那将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

葛飞的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洋教授,而王明洋的导师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我始终记得钱院士的一句话,要把个人前途命运和国家需要紧密相连。”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使命意识的代际传承,让葛飞内心有了奔赴高原的底气。

底气源于积累。为了获得精准数据,葛飞一遍遍试验各种材料的性能,遴选、打磨、焊接……每一遍都要耗费很长时间,稍有差池就得全部重新来过。

临行前,葛飞特意去了一趟实验室,将曾经的实验仪器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在他心里,这里装满了他的青春印记。

春节前夕,葛飞辗转4800多公里,来到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阿里某部,落脚后他朝家的方向敬了一个军礼,心中坚定一个信念:无论跋涉多远,家国边关,总坚守于心。

跋 涉

跋涉4300多公里,乘换飞机、高铁、汽车多种交通工具,毕业学员周敏到达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附近的空军航空兵某旅。

到达营区时,已近黄昏。一盘浑圆的落日贴近沙漠的棱线,透出一层深红,无边无际的沙漠像黄色的大海,浩渺起伏,周敏心中浮现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

这次毕业分配,周敏从陆军转为空军。“相对毕业分配地理位置的遥远,军种的转换更是一次挑战。这是一场心灵和能力上的双重跋涉。”周敏坦言。

周敏研究的是电子信息专业,而这次分配的单位是空军航空兵某旅。“我的专业正好能应用于空军雷达、无人机等方面建设,对专业的自信战胜了内心对军种转换的担心。”

对于这场“跋涉”,周敏做了不少准备:和毕业分配单位联系,了解专业对口岗位,特意整理了不少专业书籍提前寄往所在单位。

理科出身的周敏喜欢读历史方面的书,问及原因,他说:“读懂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不管路有多远、多难,我始终相信,内心的充实与强大才是战胜前行路上任何困难的法宝。”

“刚开始得知自己分配到空军单位时还挺惊讶,对军种转换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些担心。”周敏的战友郝有斌的研究方向也很前沿,如何结合空军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是这些天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研究生期间我所做的实验,主要是在进行各种试错:材料的试错,模式的试错……”郝有斌说。试错是为了更精准地得到实验结果,就如同我们军校研究生要在不同环境下摔打锻炼。

有了坚定的内心,才会更好地去感知未来。一连几天,郝有斌与毕业分配单位仿佛架起了一部“热线电话”,深入了解单位情况后,他联系导师又一遍梳理了相关的专业知识,笔记本上原来记录的知识点上,又添上了很多新的批注。

“路”这个字是由“足”和“各”组成,它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对于周敏、郝有斌来说,这段“跋涉”的军旅生涯,是挑战,是机遇,是坚守勇气,更是选择相信。

坚守勇气,在面对祖国挑选时义不容辞选择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选择相信,相信自己的专业经过时间的历练会赋予生命坚韧恒久的勇气。

我们也相信所有的毕业学员,他们的“勇气”和“相信”碰撞在一起,一定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

故 乡

“如果回家,你第一件事做什么?”

“吃一碗妈妈做的烩面。”

毕业分配到西藏山南某部的张涛麟回答这个问题时,不禁有些泪目。得知分配单位的那几天,家在河南许昌的张涛麟做了几次“铺垫”后才向父母提及所分配的单位。

“不怕山高路远,最怕父母亲人牵挂。得知我赴边的消息,电话那头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后说:‘放心到新单位去报到,在部队好好干,不用挂念我们。’”听着母亲的声音,张涛麟内心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纵使千般不舍,父母都会支持他的选择。

回望的目光越清晰,向前走的路越坚定。张涛麟清楚记得:劲道的手擀面,配以松软的肉末,浇上花椒、海带、香菇的卤汁,当面入口的那一刹那,那是故乡的味道。

“刚离家时没啥感觉,在外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家’这个字背后的意义。”张涛麟说。采访中,记者发现,张涛麟的微信签名是李白《从军行》里的句子:从军玉门道,驱虏金微山。

“为啥选这句诗作为微信签名?”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涛麟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边塞诗,也是他从军初心的真实写照——像古代将士一样在战场建功立业,入伍几年来一直未变。

张涛麟的专业方向与基建工程有关。读研期间,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海边实习,注浆实验要通过高压将伴有不同海沙的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每次都灰头土脸一身泥,战友们常打趣地说:“我们这身打扮,黑夜里恐怕就只能看见两只眼睛啦。”

“心怀大海的蔚蓝,奔赴洁白的雪山,这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张涛麟说。能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一名革命军人精神的归宿。

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分配到西藏山南的张涛麟来到营地就受到战友们的热烈欢迎,战友们质朴的笑容让他感受到别样的亲切;分配到空军某部的周敏、郝有斌正努力融入新集体,在学习的同时,尝试将所学专业为部队服务;分配到西藏阿里的葛飞,正在努力适应高原生活,他给父母打去电话:我在这里挺好的,你们放心。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母亲的那碗烩面,是父亲的那个背影,对于军校学员来说,每个人心里都安放着两个故乡:地域的故乡,安放在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在灵魂。

它们的名字分别叫——家与国。

祝福他们,愿他们新年的“路”越走越宽广。


★微信搜索小程序:德道升学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