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代新人培育”第三届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近日,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承办的以“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代新人培育”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聚焦大会主题共享改革经验、共话育人大计,助力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还设置了两个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引领研究生成长”和“多维场域精准育人助力研究生成长”,共展开13场主题演讲,围绕导学思政、学科培养、实践育人、网络思政、心理育人、数字赋能等方面,交流经验做法,分享心得感悟,探讨思考体会,共谋研究生思政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助力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智勇,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大伟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魏宏主持。
闵辉在致辞中对召开本次研讨会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做好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代新人培育工作提出三点交流意见。第一,坚持灵魂主线,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提升道德修养,传承奋斗精神。要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聚焦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要发挥日常思政主阵地作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第二,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多元育人合力。校内层面,要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注重发挥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思政教师等的育人主导作用和青年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校外层面,要构建研究生教育“家校社”协同机制。坚持“开门办思政”的理念,有效统筹育人资源、打破育人壁垒。第三,强化精准思政,优化育人路径方法。在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各项行动方案时,要不断提升精准思政能力,向数字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提质增效。要拓展新阵地,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现思政工作阵地的有效延伸。
胡大伟表示,本次会议旨在探讨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构建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胡大伟副书记强调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呼吁高校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推动国家发展中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并希望此次研讨会通过广大同仁分享经验、探讨良策、共话发展,为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论坛上,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围绕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特点、研究生教育规律、研究生思政工作新方法、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研究生思政工作场域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契合研究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把脉关键需求,精准分析研究生群体新特点
当前我国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组成结构越来越复杂,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闫方洁,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生的“社会”属性更强、“自我”的塑造更主动、心理、情感、交往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增多等群体特点,系统论述了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几对关系,提出既要注重思想引领,又要尊重和关爱个体发展,有效发挥青年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动性。
聚焦关键内容,有效赋能研究生成长新素养。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内容,围绕党建引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有效经验,涵养研究生成长成才所必需的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积极心理等必备特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陶倩作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肩负新时代铸魂育人使命”的主旨报告。陶倩谈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堂,提升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当前研究生教育总体呈现扩招趋势,研究生党员占比较高,是学生党员的主体,研究生党建工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核心龙头作用。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陈洁分享复旦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生全面发展,构建思想引领、学术引路、发展引导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经验举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东阳作“以德为先、‘五育并举’,构建研究生‘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分享,他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全方位呈现“大思政”育人体系,要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政教育。
上海海关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心理中心主任任丽杰作“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主题分享,她结合自己的心理教育经验,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提出了相关对策:心理健康标准和救助指南、提高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研究生心理能力、多元评估研究生心理健康。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孙洪锋在主旨演讲“打造多元研究生培养载体,赋能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中,剖析了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的多元新模式,以全国研究生党建“双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契机,将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紫威交流分享农大科技小院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及在创新思政育人载体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双向实践平台、构建全时全方位贯通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的探索实践。
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张红在其主旨演讲“福州大学‘四位一体’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探索”中,介绍了福州大学“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分享了前辈精神的引领作用,讲述了学校竞赛文化、校地企联合办学模式等特色育人模式。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文婷在其主旨演讲“以行树人、以美育人——以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为引领强化医学生职业精神素养”中,以“爱国奋斗、服务人群”为主线,重点介绍博士医疗服务团及其“组织化、规范化、日常化”的“三化”工作体系。
凝练关键方法,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新实效
研究生的最大特点是研究型学生,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学业成长意愿,因此把思政教育融入研究生的日常科研学业当中去,才能有最大发展。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叶松从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五个方面,分享了浙江大学在学科思政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合力构建“学校-学院(系)-学科”联动的圈层式、一体化研究生学科思政工作体系。
在数字化技术更迭浪潮背景下,研究生思政教育应当如何借力数字技术发展顺应时代变革?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王海建在其主题分享“变革与调适:AIGC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中,剖析了当前资本逻辑下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幻象,分析ChatGPT等AIGC技术的介入使教育者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内容和资源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进而推动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方式和场景也发生了变化,总结出ChatGPT在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应用潜力及风险调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处科长王行健作题为“数字化背景下开展研究生精准思政的探究和考量”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精准思政必须根植于研究生教育特点与规律,破解环境与系统间不同步导致的理念滞后困境、多方主体间的不协调导致的整体联动困境、数字技术的简单应用导致的系统优化困境,为数字化转型下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袁敏在其分享“融媒体赋能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中,阐释融媒体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实意义,从完善体制机制、打造文化特色和提升育人质效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融媒体建设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王莉分享“潜心立德树人,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大思政新格局”的演讲,她基于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六个预警与援助”体系与科大风格的“智慧思政”系统,提出构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的内涵及其要求和方法。
协同关键力量,丰富研究生思政工作新元素
思政课教师队伍、专兼职辅导员队伍、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学生骨干队伍等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主体力量,但在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社会大背景下,几支队伍自身分别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现有的作用发挥得怎样、相互之间的协同育人互补效果是否显现,不同高校的推进落实情况也各有差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薛周利分享了关于导学共同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探讨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研究生的路径与策略,并提出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思路和实践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林天全在其分享的“提升导师育人能力,推进多维精准育人”中提到,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导师,学校需要好的育人案例、方法、手段来培养成长型导师,要培养亦师亦友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关注学生生活细节和心理健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霍学浩在题为“研究生‘三好三有’导学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交流分享中,介绍了该校“三好三有”特色导学思政育人体系,并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育人新格局。
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作部副部长王小莉在“导学同频,让教书与育人共振——同济大学‘导学思政’工作探索实践”的分享中,探讨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提出,搭建导学互动场景的要求与方法,通过对导学团队的工作进行探索与思考,启迪未来导学思政工作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研)工部副部长王鑫在主题分享“高校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载体及其优化”中表示,高校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深刻分析了当前辅导员专业化成长道路中现实与期待的“赛道错误”“能力缺位”和“形式越位”,以及职业化发展、专家化培养方面的矛盾与不足,并针对辅导员思想理论教育现状提出优化建议,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发挥好辅导员的思想引领功能,助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
主办方表示,本次大会围绕“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与时代新人培育”这一主题,旨在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与实践,助力构建符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大会着重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与会者积极交流和分享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交流平台,促进了思想深入碰撞和智慧共享,在加深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