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1-090-792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福建
院校对比

宁波大学

收藏

普通本科丨综合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574-87600233,0574-87609301

官方网址:http://www.nbu.edu.cn/ http://zsb.nbu.edu.cn

2021年宁波大学“三位一体”十大问题答疑

时间: 2021-03-02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596 收藏

1. 今年学校的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是怎样的,有何变化?

2021年宁波大学“三位一体”招生总计划数为440名,较往年增加40名。招生专业分为非师范类、师范类和中外合作类,非师范类涉及12个专业共计175人,师范类涉及9个专业共计245人,其中学前教育(师范)、科学教育(师范)、地理科学(师范)所有在浙招生计划均安排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外合作类涉及2个专业共计20人。今年,在“三位一体”中新增了中外合作类,涉及专业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和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另外在非师范类中不仅新增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历史学专业,同时也新增了机械类、物理学类、材料类等专业类,让考生有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

特别提醒各位考生:

务必关注报考专业的选考科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和招生计划数详见《2021年宁波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章程》。

2.宁波大学进入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后,哪些专业与“双一流”有关联呢?

学校在“一流”学科群建设相关的三个专业设立“拔尖人才创新班”,分别为:工程力学(拔尖人才创新班)、水产养殖学(拔尖人才创新班)和通信工程(拔尖人才创新班)。其中,水产养殖学(拔尖人才创新班)浙江省生源免学费。

对于三个拔尖人才创新班,学校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在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称“研究生推免”,指不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直接就读研究生),出国交换学习等方面,在政策上和经济资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今年的报名条件是什么,该如何报名?

对于非特长生,非师范类考生的学考折算分必须达到82分及以上,师范类、中外合作类必须达到78分及以上;对于特长生,非师范类考生的学考折算分必须达到78分及以上,师范类、中外合作类必须达到74分及以上,且必须符合一定专项条件。在特长生专项条件方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的精神,进行了调整。具体学考等第折算方法、报考条件、特长生专项条件详见招生简章。

具体报名可登陆宁波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http://zsb.nbu.edu.cn),根据网上提示的“三位一体”报名流程进行报名。网上报名、材料上传时间为2021年3月2日上午10:00至3月12日下午15:00;咨询电话为:0574-87600233,咨询时间为工作日上午08:30-11:30,下午13:00-16:40。

4.我要提交哪些材料呢,需要邮寄吗?

申请人所有书面材料须以扫描件或照片(要求JPG格式,务必确保清晰)上传至“三位一体”报名系统,不需要寄送纸质材料。具体材料包括:

⑴材料1:所在中学校长签名、加盖中学公章的申请表(网上报名信息填写完毕后,由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⑵材料2:高中阶段获奖证书、任职、参与各类活动情况等支撑材料(原件或盖所在中学公章的复印件),非特长生上传支撑材料仅限5项;

⑶材料3:考生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原件(不接受户口本)。

将上述材料扫描或拍照,分类上传(报名系统有分类提示)。

5.只要报名了都能进入学校综合测试吗?

学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工作专家委员会将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书面评审。学校根据考生的报名,进行分通道分类评审(即若考生选择非特长生,则按非特长生的要求进行书面评审;若考生选择特长生,则按特长生的要求进行书面评审)。

(1)对于符合非特长生报名条件的考生,原则上按照不多于各类别计划数1:6的比例确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名单。当各类别报名数大于计划数6倍(含)以上时,按照以下排序方法确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名单:

a.学业水平测试折算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b.学业水平测试折算成绩相同的按照学考A等科目数由多到少排序,A等科目数多者优先;

c.A等科目数相同的,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考科目等第综合折算分数排序;

d.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第综合折算分数相同,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等第折算分数排序;

e.以上条件均相同者,一并获得参加综合素质测试资格。

(2)对于特长生,即高中阶段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初中阶段获得也可)的考生,经专家委员会审核认定,直接获得我校“三位一体”综合测试资格,不占通过书面评审的人数比例。

6.学校综合测试的形式怎样的,主要考察什么?

通过书面评审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测试,综合测试以面试为主,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

综合测试成绩满分为100分。综合测试结束后,分别按照非师范类、师范类、中外合作类三类计划数的1:5比例,最后一名同分均入围原则确定入围考生名单,考生可通过学校本科招生网“三位一体”报名系统查询综合测试成绩。

7.什么时候填报“三位一体”志愿,怎样填报,可以放弃吗?

其一,必须是进入我校综合测试入围名单的考生才能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

其二,入围考生必须参加浙江省2021年高考普通类的报名和考试。志愿填报纳入浙江省普通高校普通类提前录取统一填报,考生须在五个院校志愿栏的第一志愿栏填报“宁波大学”,否则无效。未被我校“三位一体”录取的考生,进入后续志愿的投档程序。

其三,填报的专业志愿须在我校招生章程公布的招生专业范围内,专业填报必须符合选考科目的对应要求,非师范类、师范类、中外合作类之间不得跨类填报。

其四,考生在填报“三位一体”志愿时,可以选择填报或者放弃填报。若选择填报而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的录取;若放弃填报,也不会影响填报我校普通批或其他院校的录取。

“三位一体”让考生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次机会。

8.“三位一体”最终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对进档考生,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综合成绩换算公式:综合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5%+综合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25%+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60%。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单项成绩高低排序,单项成绩优先排列次序为:综合测试成绩、高考总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方法同上)、高考语文成绩、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以及高考选考科目总分。

按照非师范类、师范类、中外合作类各类计划数1:1分别划定校内投档基准线,按“分数优先,平行志愿”的原则择优录取,专业间不设级差分。当考生综合成绩无法满足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未满专业(必须符合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如仍不足,则从投档基准线下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逐一择优录取到未满专业(必须符合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直至满额。

9.通过“三位一体”录取,进校后可以转专业吗?

(1)“三位一体”考生就读后的培养模式与所在专业(类)其他考生的培养模式相同。按专业类进行招收的“三位一体”考生,一年以后再进行专业分流,按专业招收的“三位一体”的考生由于在招收时已经确定专业,无须再参加专业分流。

(2)“三位一体”考生就读后,仅限在“三位一体”招生专业中转专业,学生申请转专业的,转出专业不限制学生转出,申请转入的专业可以在专业招生计划数的15%内接收学生转入申请。其中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间,由于选拔的测试方式、后续的培养模式不同,两者之间不能互转。中外合作类专业招收的学生入校后不予转专业。具体换专业政策以最新文件为准。

10.2020年“三位一体”的录取分数是怎样的?

下表为2020年我校“三位一体”录取相关情况,仅供参考。

类别

录取专业

录取人数

最低高考分

最低综合分

备注

非师范类

通信工程(拔尖人才创新班)

15

604

86.17


工程力学(拔尖人才创新班)

15

598

84.78


经济学

15

595

84.63


汉语言文学

15

607

84.26


生物技术

8

589

82.45


物理学

12

577

82.02

2021年按物理学类招生,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专业

水产养殖学(拔尖人才创新班)

12

569

81.9


化学

15

571

81.6

2021年按材料类招生,含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机械类

2021年新增

物理学类

2021年新增

材料类

2021年新增

土木工程

2021年新增

环境工程

2021年新增

历史学

2021年新增

师范类

英语(师范)

15

619

87.61


汉语言文学(师范)

10

604

87.43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10

616

86.97


英语(小学师资)(师范)

15

603

85.94


科学教育(师范)

25

594

85.49


地理科学(师范)

25

598

85.38


小学教育(师范)

120

587

85.33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15

599

85.21


学前教育(师范)

30

587

84.85


中外合作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

2021年新增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法合作)

2021年新增